二是,加強網絡拍賣的應用培訓。今年以來,繼續啟動網絡拍賣平臺培訓計劃,先后在福建、云南、遼寧等地組織網絡拍賣平臺的培訓,進一步擴大人才培養范圍,全國經培訓,掌握網絡拍賣操作技能的人員已達到3000人。
三是,通過中拍協網絡拍賣平臺三期開發,切實提升平臺服務拍賣會的功能。今年年初,在對各地協會和企業的大規模需求調研基礎上,中拍協啟動了平臺三期升級。此次升級主要針對反映較多的拍賣師主持、競價記錄員操作和競買人參拍等功能,同時對系統界面進行了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設計。目前,三期開發工作已順利完成,各項測試正在進行,有望在8月下旬投入使用。
總的來看,經過持續努力,近年來行業推廣網絡拍賣技術的“正效應”正不斷呈現。中拍協、上海、廣西、四川等各網絡拍賣平臺在2014年上半年都有不俗的表現。僅就中拍網平臺統計,從平臺上線到截止今年6月末,中拍協網絡拍賣平臺已召開拍賣會9000余場次,累計成交額130多億元。特別是今年上半年,一些有社會影響力的大型拍賣會時有出現,例如:山東企業成功在網上組織了超過500個競買人的大型公車拍賣會,成交率超過95%;黑龍江企業的糧食專場拍賣會,吸引了大批競買人參與,成交額近1.2億;浙江嘉興拍賣企業成功組織網上排污權拍賣;平臺與人保財險合作項目中,河北、吉林、廣東等地企業承辦的事故車輛拍賣也在平臺上如火如荼開展起來。這些拍賣活動不僅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認可,也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為做好行業宣傳工作,今年5月中旬,拍賣行業年度宣傳工作會議在南昌召開。此次會議,對2014年宣傳周等重點行業宣傳工作做了部署;首次推出拍賣行業年度輿情報告,科學分析和梳理了行業目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可能出現的社會輿情重點;首次評選頒發了10家拍賣企業和3家地方協會宣傳工作優秀獎。會上,獲獎單位交流經驗、相互鼓勵,媒體出謀劃策,形成了骨干力量共同參與、行業宣傳工作科學性不斷強化的良好氛圍。
由于有這些基礎,會后不久,當5月23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以“拍假與假拍”為題,報道廣州兩家展覽公司虛假鑒定騙取服務費,對拍賣行業聲譽造成了很大影響時,行業上下共同參與,基本實現了危機處理的主動、專業。事件發生后,中拍協緊急商議,第二天即對外發出聲明,澄清報道涉及的企業并非拍賣公司,強調中國拍賣行業堅決反對假拍賣公司擾亂市場的行為,呼吁監管部門加強整治這些違法違規行為;在之后一個月中,我們又陸續組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廣播電臺、《參考消息》、東方網、京華時報、中國文化報、北京商報等主流新聞媒體跟進報道,持續為拍賣行業“正名”;上海、廣東等省市協會也積極響應在當地發聲澄清;一些骨干企業和從業人員則紛紛通過微博、微信轉載協會聲明、相關報道,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支持拍賣行業的正能量,充分體現出了行業團結的力量,順利地化解了此次輿情危機。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